设计有类 匠心无界

时间:2023-03-25 19:38 来源:中国房地产综合信息网

周琪

当兴趣渐成事业,梦想便照进现实。对于在何种契机下进入建筑室内设计这一行,张梁坦言自己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从中学开始,会有意无意地参加学校和市里面组织的绘画比赛并屡次获奖,这样的一些经历,渐渐加深了张梁对美学的感情。1989年,张梁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系统的学习了陶瓷设计,同时选修了室内设计、美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并在工作初期便参与了公司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将兴趣与工作相融,这是再幸福不过的事,张梁正是这样。

荣誉背后的全力以赴

早在2018年,张梁负责了国级、省部级重点接待场馆——南京紫金山庄 1-3 号楼工程设计改造项目,在业内名声鹊起。鉴于该项目的高标准高要求,张梁特制订了周密的设计管理计划,并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着重强调民族文化内涵,彰显文化自信。为了使项目更具特色,张梁以金陵地域文化为载体,通过抽象艺术处理手法使空间展现出独特民族文化内涵,极大的满足了甲方的审美要求。由于该项目的原创氛围浓厚,且独具艺术感染力,而荣获 2020 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室内设计专项一等奖。

之后,张梁受公司的委派前往北京负责人民大会堂国宴厅驻场设计工作,作为国家最高的国宴接待场所,应充分展现其民族文化及巧夺天工的精湛施工工艺。为达到国家高水准要求,张梁以国花牡丹为题材进行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最终艺术效果通过各种材料得到完美的展现,尤其以壁画、装饰线条、花饰等点睛之作都是手工原创,设计效果精巧卓越,全方位展现了国宴厅的民族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张梁对项目高品质落地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行业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张梁随后陆续负责了人民大会堂甘肃厅、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等建筑室内设计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实践,使得张梁在设计能力及项目管理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http://ww2.fdcxx.net.cn/uploadfile/2023/0406/20230406101915519.png

 

 

凭借着出众的设计手法与管理能力,张梁屡获“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中国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节最佳概念设计奖”、“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年度封面人物”、“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等国家级大奖,面对荣誉,张梁谦逊表示自己需要提升的还有很多,例如功能的实用性、智能化、空间美学、装配式,低碳环保等各个环节还需要做全盘考量。而随着科技智能时代的来临,还应当充分运用 BIM 技术构建设计施工的总控体系标准,并制订合理的科学计划,这才能满足高品质项目的要求。

科技面前的潜心钻研

  作为高端建筑设计师,张梁坦言自己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和接触新的理念、前沿的产品、专业的设计手法以及国际化的视野,以顺应时代和行业的发展。在深入学习境外公司先进的设计管理经验后,张梁针对设计管理痛点,研发出适合自己团队的一套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的智能化决策平台,将线下工作搬到“云”上运营。从前期立项、方案策划,到中期深化设计、施工图绘制,到后期施工配合,从项目设计、造价预算到进度把控,将各个管控环节模块化、动作标准化,明确各阶段管控目标。于客户而言,项目全过程清晰透明,成本和工期可控;于设计师或设计经理而言,可以以“全局”视角管理整个项目流程,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个人偏差影响减少;于企业而言,用智能替代人智管理,成本和风险均有所降低。

该平台的应用使得因疫情而居家办公的那段时间里,没有对张梁公司的业务运转造成任何影响,他带领的设计团队可以同时开展十几个项目。可以说,在当下兴起的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中,张梁以前瞻性的数字化管理跑在了行业前列。除此之外,张梁在深入研究不同建筑设计元素表现方式的同时,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将大数据、区块链、VR等技术与自己的专业相融合,在业内广受关注。其中,设计创意共享平台、设计展示系统平台、设计需求分析系统平台等科研成果一经发布即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目前已有多家业内相关企业表明想与张梁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

“空间是有限的,创新思维是不受限的”,张梁如是说。勤于思考、精于研发,潜心学习并运用前沿技术的张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突破现实中的密封与开放的对立点,借助智能化科技成果实现自我成长及公司发展。感性细腻的他还喜欢写散文,不难读出他对生活、对设计细致而敏锐的思考。采访之时,他眼中散发出来的光芒透露着他对建筑室内设计的专注和专业,是一种强烈的、无法割舍的热爱,这份光芒让我们相信建筑室内设计的未来也必将这般闪烁迷人。

 

图片新闻